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文壇觀察:《讓我們且看那台灣當代知名詩人學者-向陽先生》 作者 沙丘

                                      
         

  文壇觀察:《讓我們且看那台灣當代知名詩人學者-向陽先生》

                    


 當談到了這一位台灣非常知名的詩人學者向陽先生之時,筆者早期在學生時代,或是之後在長期的生活閱讀當中,早已是聞其詩,宛如近其人之親切感一般。而在他的諸多傑出現代詩作表現過程裡面,長期以來,乃秉持著一種台灣人所擁有著一種本地性生活感受與其藝術表現的學術寄盼,日後亦讓他樹立下了當代這一位非常令人敬重的知名詩人學者的良好風範。

 是的。於這一段時間以來,筆者很榮幸能夠有這個機會際遇於他的部落格網誌裡面,而有感幸於親眼目睹其一生為學術界,作諸多的終身奉獻。而他在文壇擁有如此優秀的表現,深詣不凡﹐可圈可點,之後也使其在文學界,擁有著學術卓越的廣域發展,其乃早已不是一般文人學者們,可與比擬。

 在創作期間,乃有不少屬於個人詩集著作的文壇貢獻。從早期所出版的《銀杏的仰望》、《種籽》、《十行集》、《歲月》、《土地的歌》、《四季》、《心事》一直到延至於近期的詩集作品《向陽詩選》以及《向陽台語詩選》等等,皆為讓當時的台灣文壇,走向於另一個台灣人詩路的一大邁進。

 從以上其創作域路方式,進而觀析得知;除了具有台灣濃厚色彩的學術知性與本土歷史所賦予的使命感之外,他對文學長久的深切投入,與其一份學術貢獻的責任情操,實至是令人感到非常難能可貴。 

 因此,我們都非常瞭解;在中國歷代的文學史上,與其具有當代諸多在文壇代表性的知名文人學者,早在各個世代不同的學養醞釀之下,已有不知齊列凡幾?同時,在各個所屬擁有所謂一種不同階段性的求學時代過程裡面,也足可讓人陸續深入瞭解到了許多不同文人學者們的文學典範之實義蘊涵價值所在。

 然又在他的網誌裡面其中一篇《向陽隨筆-從山中起步的文學路》的寫意當中,他曾這麼敘寫下整篇大意如下:

 「十八歲以前,我在南投縣鹿谷鄉的山村長大,名叫「車輄寮」的小村,就在出產凍頂烏龍茶的山腳下。父親來自凍頂,開了名為「凍頂茶行」的小店,從小家中總是瀰漫著濃郁的茶香,我的日常飲料就是凍頂茶,從小喝到現在,有半世紀之久了。茶葉,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符號,陸羽《茶經》說:「茶,性喜向陽」,迎著陽光長大的茶樹、茶葉,在陽光和雨霧中成熟的茶,以及有著陽光溫暖色澤的茶湯,都在從小觸摸、品飲下,潛入我的血脈中。

 鄉下的童年,在山村之中度過,喝茶之外,我的歲月就是山巒田野。鹿谷鄉鄰近埔里、信義、竹山,在島嶼的中心,高聳的鳳凰山,每天迎迓太陽的登頂,每晚月亮和星星也總不缺席,山村的房舍多半低矮,天際線因此寬闊,白天放學後與鄰居的小孩到山上、到田裡、到河床玩耍,打橄欖、灌蟋蟀、燒土窯、戲水,一個快樂的下午就過去了;晚上在家中閣樓上看月觀星,空氣中還帶有淡淡的玉蘭香味。這樣的童年,像泛黃的照片,溫馨又帶有讓人盈心的感覺。

 山村對我影響最深刻的,是文學之夢的萌發。家中賣茶,也賣書報、文具。我從國小三年級開始閱讀,像飢渴的蠺,把店裡頭一整璧的書,無論文學、政治、歷史、哲學或尺牘自學、六法全書……都當成桑葉啃食淨盡,也因此從十三歲那年,我開始了文學習作,投稿、發表,並且投人生以詩人之夢。從國小、國中到高中階段,閱讀、寫作,編刊物、搞詩社,創辦油印的《笛韻》詩刊,竟成了此後我開展文學生命的起步。山中歲月、少年時光,就在摘文學之夢的路上留下腳印。

 茶香、書香、玉蘭花香,伴我走過五六○年代,培育了我從十三歲開始走到今天的文學旅程。這一路走來,儘管坎坷辛苦,但月光映水、茶香書香盈袖的山村,是我一生永誌的印記。」

 因此,我們可以從他本人所敘寫這一篇隨筆文意的寫照之中,可以深切的瞭解到;一位來自幼年時代,便開始成長於台灣中南部(台灣.南投縣鹿谷鄉)的孩子,是那麼地天真無邪的在蘊釀著他的文學之夢,並且滿足於那至今於腦海中一幕幕鄉村純樸的童年幸福;一直從十三歲開始,以一種懵懂之心踏入文學之路後,轉眼間,已成為文壇裡面讓人敬重的詩人學者。

 然,從筆者一方的文壇現象觀析當中,我們姑且勿論這位具有當代文壇學術具徵示表的向陽學者,究竟是如何能夠去實踐屬於他的文途理想?但他始終不斷在默默傳遞著一種具有台灣學術文化的衍推訊息。因此,從他所經歷的一種自我擁有一份台灣本土的深懷意識體觀念,以及一種高尚心靈的文途追尋開始,顯然早已讓他無意間醞釀出了那一份對自我生命價值感的恬淡與豁達,進而能夠促使其生命毅力與歲月齊步﹐有著定力般的能量,而進取於那一份文學積累與學術延伸的使命邁向!

 是的。當筆者有幸拜讀了他網誌裡面的每一篇文章之後,才真正瞭解自己,早已渺小到不堪與其文跡相比程度。但對筆者早已脫離了二十幾年的求學環境之後,如今又在屬於自己短期投入寫作生活的文識環節當中,而有感幸緣於親自目睹這位長期投入於文壇學術之偉大學者的典範風采。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另一種具有現代性文學思考的觀望角度,來深入瞭解我們這一位文壇學者的歲月歷程,以及始末終端的另一個評觀層面,究竟有著何等具議性的實論觀析?然又可從向陽學者的筆記以及詩選裡面,已悄然為他敘寫下了這一段諸多人生旅途的文學記實。

 這些顯然已在當時有著一種台灣學術文化運動的驅使力量之後,所帶來另一種台灣本土具有歷史性的節錄醞釀;再加上其人長期為關懷台灣現實而永不放棄藝術表現的記實景象,並且運用著一種理性嫻熟的文字表述方式,來不斷傳遞於一份台灣人當時的無奈心聲。然又從當時台灣戒嚴時代的冗長過程裡面,可謂又是讓那些面對當代政治不滿的文人學者們,宛然活在另一種生離死別的驚悚恐慌惡夢之中,儼然形同等於是讓這位向陽學者《向陽隨筆-懷念金陵先生》的歲月回憶錄裡面?也早已印記著這一頁寫作歲途裡的一段充滿辛史之悲情寫照!

 由此可知?他是具有一種台灣人傳統堅強的韌性一面,並且堅持不畏於自己的寫作歲途,是多麼的窘受艱難?但他始終願意讓自己走出屬於一條具有未來歷史性文途的康莊大道。

 所以,讀者們可從筆者上述所描意的經歷簡述當中,而能夠再次深切的讓人去瞭解到;其在少年時代的學養成長過程當中,一直到後來擁有著一連串屬於廣域性學術交流之下的人生經歷,是多麼地讓人感意仰敬。

 然在生命過程之間的無常使然,亦是如此。當時除了在許多環境侷危的迫使之下,他則早已懂得如何去提昇自己、超越自己,甚至於把自己終身奉獻於文學,並且成就於那一段為生命與歲月之下的使命歸屬。屆時,也把自己長期所培養出來一股台灣人的堅韌個性,更能夠顯露出他早已蘊涵著一種以台灣本土文化,以及學術理念的恬適為境。

 因此,我們都瞭解?在每一個真切記實的故事背後,也都會擁有某個時背景之下的諸多條件醞釀。但是,我們今天以此文壇觀析方式的條件築構之下,則並不一定要以一種敬仰偉人的眼光,抑或是用著另一種刻意讚美的字語表現,來述作於一種文字修飾上的讀感效應所在?而是我們要試著抱以一種對文學宏觀的導進取向,並且擁有著慎思重視的文詣學養之思考態度之下,一起來觀評向陽學者對其一生學術無私的奉獻之後,而能夠讓讀者們擁有一種於讀後深層的體會與感思。

 然,我們則可以從他目前的NOWnews部落格裡面目前已達一百三十多篇網誌文章的描述當中,已可說宛如形同等於是一本厚實的個人傳記了;並且可讓讀者們能夠深入體會在每篇文章所描述的真切過程裡面,正也在默默地傳遞著另一種學術深思,或屬於個人對台灣文學的深切感述。其大部份的網誌文章,幾乎也正在傳遞著另一種學術研討或與多場主持演講,以及屬於個人對文學領域,擁有著不同深詣的觀感評述等等;屆時,亦可以讓讀友們真正能夠去體會出這一位深蘊於學術界的文人學者,竟是如此默默地,在奉獻他的一生努力。

 因此,筆者在這段時間內所瞭解的向陽學者?是一位非常具有學術涵養的詩人;其一向為學術交流發展的宏觀個性,乃持續在文壇裡面發酵。他一生所栽培的優秀學生無數,同時在學術界亦栽培了不少優質的精英人才;他亦常常抱以一種虛懷若谷、沉水如卑的歡喜心,走入人群,且以不以「學者」自居,而刻意漠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共感;然在部落格從他部份的回應欄裡面,所讓人感受到的,其擁有一種大哥哥疼惜文學弟妹的親和個性,此份難得的文學情感,以及難得一份謙懷修養,實感讓人佩服敬仰。

 更讓人感動的是;他常常利用百忙之中,仍不忘把自己親自所經歷的諸多學術交流經驗以及訊息,逐次的發表在他屬於個人的網誌上面,藉以能夠讓更多關心的文學朋友,進而能夠深入瞭解學術進展如何?當然,以他目前的文壇走向,的確也不必讓自己這麼辛苦地投入在部落格裡面發展;主因是?他辛苦大半輩子默默為文壇犧牲奉獻之後,乃衷心於盡己的一份微薄力量,讓後續(後現代)的文學創作發展,能夠繼以延續在他的眼前。

 是的。他是一位這麼地默默在關心著文壇後續發展的學者,自己親自設立了這個部落格之後,便開始逐步積極投入各項學術交流發展,然又從他身上似乎又讓人絲毫感覺不到那一份「學者」所擁有不可一世的傲然之氣?這也就是他本人具有一種賦予文學使命感的衷心秉持。而目前我們真正所要觀照的?也就是屬於他這一份令人敬佩的文學精神!

                   

 寫後感:

 以上,筆者在這篇文章裡面,所要真正去表述於一種「文壇現象觀察」之下的文意取向以及寫後感言;並不是屬於這一種擁有單一性的表述結構,來使其文章內容中的人物或是現象,刻意藉由本文讀感的無謂提昇。這乃有失於一種文學評述之下的公允性之現象存在?而是我們卻必須要從文壇現象觀察之後的觀感文述裡面,不斷地藉由著讀後思考解讀的方式,而能夠循序著文中內容,所描寫人物述史裡面的背景以及現況的傳遞方式,究竟是如何才能夠讓我們獲得於一種學術與文識裡的讀後提昇?

 因此,我們不得不去重視的是;目前的學術走向,以及諸多文壇裡面的現前狀況與未來發展,是否將會帶給予具有一種未來性以及正面性的文學趨勢裡,擁有著何等學術性的價值蘊釀?

 屆時,也讓我們真正能夠去體會或與瞭解到,從一個台灣人本土所具有的學術文化現象產生,卻早已造就了另一位當代詩人學者的學術背景之後,所擁有著一種潛在現象的力爭醞釀?

 而他那一份為文學所蘊釀的學術理念與精神,到底是在傳達著一種什麼樣正面性的學養訊息?相對之下,他的未來?除了在文壇以及學術界裡面,繼續發光發亮之外,則也更應該是在部落格以及其他文壇裡面,所帶給予更多文創朋友以及讀者們,擁有另一個文學典範樹立的精神指標。

                                           

                                      

                         -沙丘-

                  2009.09.06完稿於台灣.台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